科普知识如下:
北斗七星,是夜空中的七颗亮星,它们组成的图形像是古代舀酒的斗,故命名为北斗七星。
北斗七星从斗身最前端开始,到斗柄的末尾,按顺序依次命名为大熊座α、大熊座β、大熊座γ、大熊座δ、大熊座ε、大熊座ζ、大熊座η,古时汉族天文学家分别把它们称作: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瑶光)。其中,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组成为斗身,古曰“魁”;玉衡、开阳、摇光组成为斗柄,古曰“杓”。
1、北斗七星,是指大熊座的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星。
2、天枢(大熊座α星),星名,为北斗七星之一,是一颗K0III型橙色巨星、目视双星,有一颗亮度为4.8等的伴星,双星轨道周期为44.4年角距为0”36。主星拥有4倍太阳质量,32倍太阳半径,是一个巨大的恒星。视星等1.79等,距地球124±2光年。天枢,是一颗K0III型橙色巨星,是颗目视双星,有一颗亮度为4.8等的伴星,双星轨道周期为44.4年角距为0”36。主星拥有4倍太阳质量,32倍太阳半径,是一个巨大的恒星。
3、天璇,星名,为北斗七星之一,即北斗二,在太微北。天璇(大熊座β/βUMa),英文名亦称Merak,源于阿拉伯语“(熊的)腰”,位于大熊座,为北天拱极星座。
4、天玑,大熊座γ星,别称禄存星,天文专名Phecda,国际通用名γUma视星等2.50等,距地球83.7±1.4光年,是北斗七星之一。
5、天权,星名,是北斗七星之一,又称文曲星。在太微北,位于斗柄与斗勺的连接处,是斗勺的第一颗星,也是北斗七星中最黯淡的一颗,视星等3.40等。出自《晋书·天文志》。
6、玉衡,汉语词汇,主要指星名,北斗七星之一,又名北斗五(大熊座ε星),位于斗柄与斗勺连接处,即斗柄的第一颗星。有时也指玉衡、开阳、摇光这三颗星,即北斗五,北斗六,北斗七三星,也就是斗柄三星。
7、开阳,恒星名,北斗七星之一,大熊座之星。视星等2.40,距离:78.2±1.1光年。仔细看看它,会发现它旁边很近的地方还有一颗暗星,这颗暗星叫大熊座80号星,古人看它总在离开阳星很近的地方,就象是开阳星的卫士,就把它叫做辅。
8、摇光,也称为瑶光(英文名:Alkaid;拜耳命名法:大熊座η;是北斗七星之一,位于斗柄的最末端,是北斗七星的第七星名。古代以为象征祥瑞。英文名Alkaid的意思是“忏悔者的导师”。全天第39亮星,是颗B3V星蓝白色主序星。
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通过接收来自全球范围内的多颗卫星发射的信号,利用三角定位原理,计算和确定接收设备的精确位置。
当至少三颗卫星的信号被接收时,接收设备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卫星信号的时间差来计算出自己的位置,而当接收到四颗以上卫星信号时,还可以通过精确的时钟信号进行更加准确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