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大全> 列表
初中课外书籍排行榜前十名
时间:2025-05-12 21:30:13
答案

①《西游记》(明)吴承恩著;

②《水浒传》(明)施耐庵、罗贯中著;

③《三国演义》(明)罗贯中著;

④《红楼梦》(清)曹雪芹、高鄂著;

⑤《唐诗三百首》(清)衡塘退士选编;

⑥《宋词选》胡云翼选注;

⑦《阿Q正传》鲁迅著;

⑧《古代散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编;

⑨《科学的历程》吴国盛著;

⑩《数理化通俗演义》梁衡著

初中读完怎么去读alevel
答案

初中读完后,如果想继续深造并读取A-Level课程,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初中毕业后,可以选择报名参加A-Level课程。

2.A-Level课程是英国高中阶段的学术课程,被广泛认可并被许多国家的大学所接受。

通过A-Level课程的学习,可以为进入大学做好准备,提升学术能力和知识水平。

3.以下是一般的步骤和建议,供参考: a.了解A-Level课程:在初中毕业后,了解A-Level课程的内容、学制和要求,确保自己对该课程有足够的了解和兴趣。

b.选择学校或机构:寻找提供A-Level课程的学校或培训机构,并了解他们的教学质量、师资力量和学术声誉。

c.报名申请: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目标,选择适合的A-Level课程,并按照学校或机构的要求进行报名申请。

d.学习计划: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和学习任务,确保能够充分掌握A-Level课程的知识和技能

e.备考准备: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积累知识,进行练习和复习,为A-Level考试做好充分的准备。

f.考试报名:根据考试时间表和要求,按时报名参加A-Level考试。

g.考试成绩和申请大学:根据A-Level考试的成绩,选择合适的大学并进行申请。

总之,初中毕业后,如果有兴趣继续深造并读取A-Level课程,可以通过了解A-Level课程、选择学校或机构、制定学习计划、备考准备和申请大学等步骤来实现。

这将为你提供更广阔的学术发展和进入大学的机会。

初中课外阅读知识考点汇总
答案

一、表达方式五种:叙述、说明、议论、描写、议论

二、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修辞本身作用 + 内容方面的表达作用 + 情感表达的作用)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的特点(情状),表达了……的情感。

2.对比:强调、突出(衬托)了……

3.反问:强调了…..加强语气

4.设问:引起读者深思、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5.排比:增强了语势,读来铿锵有力,更有节奏感,写出了…..

三、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特点”一般在当节会有一个中心句)

1.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举例子:具体、直观地说明了…..的特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的特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4.作比较:强调、突出地说明了…..的特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观点”一般在文中也会有中心句)

1.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证了(如有分论点),从而论证了(中心论点),使得论证浅显易懂。

2.举例论证:具体、直观地论证了……(分论点与中心论点),使得论证更有说服力。

3.道理论证:清楚地论证了……(分论点与中心论点),具有概括性和说服力。

4.对比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分论点与中心论点),使得论证更为全面、严密。

五、(景物)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时间地点,或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2.渲染…..的气氛(氛围),烘托了人物…..的心情

3.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4.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突出故事的主题)

5.借景抒情,表达了……之情

6.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含蓄而深刻,意味深长,令人回味无穷。

六、小说、散文中标题的妙处

1. 作为文章一条线索,贯穿全文

2.( 点明了写作对象),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3. 是全文的“文眼”,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4. 如有修辞,从修辞的作用角度描述

5. 设置悬念(新颖独特),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6. 具有象征义,一语双关。

七、说明文中标题作用

1.点明了说明的对象(或揭示了说明的内容)

2.如果有修辞:(1)比喻、拟人: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增强了文章感染力与表现力(2)设问:设置悬念,引人思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八、说明文中开头举例(或故事,或神化传说等)的作用

1.举了什么样的例子,引出了说明对象

2.采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直观形象地说明了……的特征

3.增强文章的生动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九、议论文中开头举例的作用

1.举了什么样的例子,引出了中心论点(或提出了什么论题)

2.作为事实论据(举例论证的方法),客观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3.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十、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能否删去的思路)

1.表态。(一般来说都不能删去)

2.释义。简单解释下这个词的意思(一般用近义词即可)

3.作用。结合内容说出它在句子中的作用(把这个近义词代进去,也可说出表转折的言外之意)

4.后果。如果删去有什么样的后果(不符实际,与原意不符,太过绝对化……)

5.总结。所以不能删去,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推荐
© 2025 但是百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