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县是位于山西省北部的一个县,下辖23个镇、1个乡、7个街道办事处,其各村名的来由众多,下面仅列举一部分:
1. 乔家村:传说春秋时期,卫国卧龙王居住在这里。
2. 马庄村:相传春秋时期乱臣贾谊先是在这里做过牧人,后来成为王国辅佐。
3. 常家村:据说距今4000年前,常族领袖常英率众在此定居,后来部分迁徙到今天的陕西洛南县。
4. 周庄子村:相传长洲三英之一的乐羊子在此长大,后来返回救国。
5. 杨家村:历史上这里是有一杨家,其祖先是唐朝时期到来。后来此村又南迁至泽州县。
以下是一些例子:
1. 谷恋村:一百多年前名为"圐圙",后来,村子周围的堡墙被拆掉后,改名为谷恋。谷恋村是祁县为数不多的有历史文化渊源的村子,谷恋,就是恋谷,谷者,土地,衣食,乡亲父老,寓意教育子孙后代要知山守谷,知荣守辱,不忘家乡,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意思。
2. 贾令村:贾令村地处祁县县城北5公里,是祁县贾令镇政府所在地,境内昌源河、龙城高速、省道祁清线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区域位置优势明显,古有"川陕通衢"之称。农民主要经济来源依靠种植、养殖业,是一个纯农业大村。贾令熏肉、贾令小花生远近闻名,历史悠久,贾令村民民风淳朴、崇尚俭约。
3. 镇河楼:镇河楼俗名四楼门,位于贾令镇五里长街的南端,称为"昭余胜景"。楼以巧妙的结构,别致的造型,播誉三晋而保存至今,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 王贤村:王贤村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据考证,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人在此生息繁衍。处于仰韶文化的梁村遗址核心区内。距今已有2213年的历史,西汉时代,祁县古县城在今古县村。王贤村距古县仅1公里。而且在王贤村留有西汉置县时校场。证明王贤村自西汉古县城建在今古县村时就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村落。王贤村不仅历史悠久。现留遗迹说明。万圣宫的佛教文化,民间建筑的石雕、木雕、砖雕等精美的建筑文化,以及悬挂民宅门匾的儒家传统文化,都是王贤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现存的王贤古戏台为全县保存最完好,历史遗迹最完整唯一的一座古戏台。规模宏大,建筑格局协调完整的万圣宫全县独一无二,实属罕见。
5. 唐河底村:唐河底村位于祁县来远镇东鱼沟的一个山口半坡之上。弹丸小地,却有"龙山下,虎山旁,凤凰展翅好村庄"一说。是个有一百余人口的一个小山村。以村口摩崖造像推断,至少有1600年历史了。而唐姓自明永乐初年(1403年)始迁此地,己有约600多年历史了。在明天启年间(1621年),经官断,村名为唐家河里。1948年解放后易名唐河底。
祁县因古时有“昭余祁泽薮”(长杂草的积水地带)而得名。春秋时,祁地属晋,当时的祁地,几乎包括整个晋中平川。公元前556年,晋平公将祁地赐给大夫姬奚作食邑。姬奚以地为姓,改姓为祁,即历史上有名的“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祁黄羊。
他的城邑在今祁县的古县镇下古县村。
公元前514年,祁奚的孙子祁盈因故被杀,食邑随之没收。
晋分祁奚之田为邬(今介休)、祁(今祁县)、平陵(今平遥、文水)、梗阳(今清徐)、涂水(今榆次、太谷)、马首(今寿阳)、盂(今盂县)等七部分。现在祁县的境地,基本上是从那时候确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