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大全> 列表
烛影斧声成语解释
时间:2025-05-13 01:21:54
答案

烛影斧声,也称斧声烛影,是指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壬午夜,太祖赵匡胤大病,召晋王赵光义议事(另有记载说,是召太祖第四子赵德芳进宫商议后事,被晋王知晓后未召进宫),左右不得闻。

席间有人遥见得烛光下光义时而离席,有逊避之状,又听见太祖引柱斧戳地,并大声说:“好为之”(另有记载说“好做,好做”)。后晋王赵光义继位,史称太宗。

烛影摇红讲的是什么
答案

讲的是宋太祖之死这个历史谜团。

宋太祖之死传说最广的版本便是“烛影摇红”——宋太祖与其弟赵光义素有矛盾,是日晚,赵光义入禁宫,与久病的太祖秉烛夜饮,宫娥侍卫皆已退下,俄而,忽见烛影摇动,人身凌乱,片刻又归于平静之中。太祖暴毙。翌日,赵光义登帝位,即为宋太宗。

此说早先被称作“烛影斧声”,后来也被民间称作 “烛影摇红”。

烛泪是什么意思
答案

烛泪是指蜡烛燃烧时滴下的液态蜡。

烛泪这个词语通常用于描述蜡烛点燃后,由于热量的作用使得固态的蜡转变为液态,沿着蜡烛边缘一滴滴地流淌下来的现象。这个过程与泪水从眼角滑落的样子相似,因此被形象地称为“烛泪”。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诗人们常常用“烛泪”来渲染气氛,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孤独或悲伤的情感。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房家夜宴喜雪戏赠主人》中写道:“酒钩送盏推莲子,烛泪粘盘垒蒲萄。”这里用“烛泪”来形容宴会上烛光摇曳、时间悄然流逝的情景

此外,在现代汉语中,“烛泪”这个词汇也可以用来比喻人流泪,尤其是在形容某人默默流泪、悲痛欲绝时,可以用“烛泪”来比拟那种无声的悲伤和哀怨。

推荐
© 2025 但是百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