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以下是《吕氏春秋·赞能》的译文:
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若得一欧冶;得地千里,不若得一圣人。舜得皋陶而舜授之,汤得伊尹而有夏民,文王得吕望而服殷商。夫得圣人,岂有里数哉?管子束缚在鲁,桓公欲相鲍叔。
本味篇全文如下:
《吕氏春秋》是一部由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编写的黄老道家名著。《吕氏春秋》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融合了包括名、法、墨、农、兵、阴阳家在内的多种思想学说,展现了当时中国学术思想的多样性。
关于《吕氏春秋》的本味篇,可以概括为以下内容:
作者提出了“至味”的概念,认为食物的鲜美并非单一的某种味道,而是通过五味(甜、酸、苦、辣、咸)和三材(肉类、鱼类、蔬菜类)的搭配来实现的。
他描述了一种烹饪方法,即通过不同的火候和时间控制,去除食物中的不良气味,从而达到美味的效果。
同时,他也强调了食材的选择和搭配的重要性,比如选择不同地区的特定食材,以达到最佳的口感和风味。
最后,作者还提到了一些传说中的美食,如猩猩的嘴唇、獾獾的烤肉等,这些都是为了说明至味的极致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吕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四十位,在台湾省排名第二十五位,皆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七百零一万五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44%左右。
吕氏最早的发源地在今河南南阳西一带,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吕氏繁衍在今陕西西安、河南南阳及山东东平、寿张,安徽寿县、凤台县等地。吕氏播迁频繁,分布比较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