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通过对“喜雨”的抒写,表达了与民同乐、关心民间疾苦的思想感情 。
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的主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相同之处,均是心系天下黎民百姓,关心民间疾苦,甘为老百姓奉献,以百姓之忧为忧。
因为话剧作为泊来艺术,中国起步很晚,西方有莎士比亚、易卜生、布莱希特等一大批经典作品和大师,中国能稍微拿得出手的只有曹禺,最经典的也就是雷雨了。
老舍也很牛,但其作品的普适性不够强。
因此雷雨一直作为中国话剧的一座丰碑,在电影里出现更是表演艺术的象征。
除了知名度和象征,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香港黄金一代演员都是出自各电视台的培训班,所采用的表演教育体系都是斯坦尼,因雷雨更适合中国演员的表现,所有的演员都会学习雷雨片段,因此每个演员都会有一个雷雨大戏的梦想。
贺敬之《回延安》 诗歌里面的修辞简单明了,主要是从民歌和古典诗词取得艺术借鉴。
采用民歌体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氓灭的真情。
修辞主要有比喻:把“延安”比喻成“母亲”“妈”。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两句用了拟人。
“树根根”等用了迭字。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红;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运用成排比或者对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