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全长1927公里,淮河全长1000公里。
松花江是中国七大河之一,全场1927公里,是黑龙江在中国境内的最大支流。松花江在隋代称难河,唐代称那水,辽金两代称鸭子河、混同江,清代称混同江、松花江。淮河位于长江与黄河两条大河之间,是中国的大河之一,干流全长1000公里,流域面积18.6万平方公里。
松花江化冰是指每年春季,由于温度上升和水势增大,形成的河流表面冰层开始融化并呈现出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景象。
首先,河流表面温度上升,使得冰层开始熔化并分裂成块状。随着水势增大,这些冰块逐渐漂移流动,在河面上形成各种形态各异的冰川和冰原景观。
同时,由于光线的折射,这些冰块呈现出蓝色、绿色、紫色等不同颜色,构成了一幅壮观的自然画卷。松花江化冰是中国北方冬春季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球自然界中独特而美丽的景观之一。
松花江流域的四种名贵鱼产,当地分别称鳌花鱼(鳜鱼)、鳊花鱼(边花鱼)、季花鱼(吉花鱼、鲫花鱼)和岛子鱼。
鳌花鱼
鳌花鱼即鳜鱼,学名Siniperca chuatsi(Basilewsky),又称桂鱼、桂花鱼、季花鱼、胖鳜。体较高、侧扁,背部隆起。头大,口裂略倾斜,下颌突出,上颌后伸至眼后缘。上下颌前部有犬齿状小齿。前鳃盖骨后缘呈锯齿状。幽门垂200左右。
栖息于静水或缓流水域。有在湖底下陷处躺卧的习性,夜间活动觅食。凶猛性鱼类,食其他鱼类和虾。生殖季节在5~7月,产浮性卵。肉质优良,少细刺,向披誉为名贵鱼。产量较高。
季花鱼
现已试行人工繁殖和饲养。分布于全国各主要要水系。
分布广,全国各个重要水系都有分布。
鳊花鱼
鳊花鱼即长春鳊,属鲤科。学名Parabramis pekinensis (Basilewsky),俗名鳊鱼、长身鳊、草鳊、油鳊等。体侧扁,呈菱形。腹棱明显,自胸鳍直至肛门背鳍刺粗壮而光滑。臀鳍条3,28~34。
生活于水体的中上层。草食性。生殖季节4~8月,以6~7月最盛。在流水中产漂流性卵。生长较慢,常见体重为1市斤左右,最重可达4市斤。肉味鲜美,是一种名贵的经济鱼类。可作为饲养对象。分布于全国各主要水系。
季花鱼
学名花鱼骨(Hemibarbus maculatus Bleeker)又叫鲫花、吉花、吉花勾、季鱼、季郎鱼、鸡骨郎,鲤科、鮈亚科。体长,背鳍起点显著隆起。腹部圆,体侧和背部青褐色,腹部白色,体侧中轴有数量不等的黑斑块,吻圆钝,口下位呈马蹄形,口角有须一对,眼突出。属于底层鱼类,喜在水体的中下层,冬季洄游至江河深水处越冬。以底栖动物为食,以水生昆虫,软体动物为主,也食各种小鱼。最大个体可达2公斤。产卵期为6─7月份,怀卵量 4.8-13 万粒,卵为粘性,依此粘于植物基体上,当水温20℃时,经4天孵出苗。它肉多刺少,肉洁白细嫩,呈蒜瓣状,肉实而味鲜美,是淡水鱼中的上等食用鱼。
岛子鱼
岛子鱼又名白鱼,自古松花江上渔民即以江水煮白鱼款待贵客,传为美谈。后经烹饪高手潜心制作,创出了“清蒸白鱼”这道吉林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