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牙鱼学名叫黄颡鱼,黄颡鱼会叫,声似嘎呀而得名,俗名又叫嘎牙子、黄蜡鱼、昂刺鱼、黄丁鱼、黄腊丁、鱼央丝、嘎鱼等,上海人叫昂牛,苏州人称为汪钉头,东北人叫嘎牙子,而昂刺鱼则是宁波人的叫法。
所有这些叫法,或是取其鱼之颜色,或是取其鱼胸鳍、背鳍尖如长针之形,或是取其群游时发出嘎嘎之声。而四川人却以黄腊丁呼其名,细想起来,这三个字的确涵盖了这种鱼的色、形、声,川人语言之简练名不虚传。不过最绝的还数湖南人,称其为黄鸭叫。出自淡水,新鲜的鱼身上粘液较多,鱼眼睛较亮,鱼鳃红色,鱼身呈淡黄色,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除脊椎骨上的小刺基本无细刺,多脂。钙、磷含量居江河鱼类之冠,有益体强身、发奶之功效。嘎牙鱼多在湖泊静水或江河缓流中营底栖生活,尤喜生活在具有腐败物和淤泥的浅滩处。白天潜伏于水体底层,夜间浮游至水上层觅食,冬季多聚在支流深水处。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因此在不良的环境条件下也能生活。嘎牙鱼是一种典型的广食性鱼类,幼鱼主要食浮游动物和水生昆虫的幼虫,成鱼以小鱼和无脊椎动物为食。嘎牙鱼2龄达性成熟。每年5-7月,雄鱼游至沿岸地带水草茂密的淤泥粘土处(水深8-40厘米),利用胸鳍刺在泥底上断断续续地转动,掘成一个小小的泥坑,即为产卵的鱼巢。
东北嘎拉哈最初来源于19世纪末清朝末年,当时长春地区的工人在劳动时用歌声来鼓舞士气,随后逐渐发展成了一种民间歌曲。
其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东北嘎拉哈开始融合了更多的元素,比如东北的民间舞蹈、地方戏曲等等,使其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如今,东北嘎拉哈已经成为东北地区深受欢迎的一种传统音乐、文化和艺术表现形式,不仅在民间聚会、喜庆活动中应用广泛,也在文艺演出、音乐节等场合中受到了青睐。
AI:
东北嘎牙子鱼是东北地区的一种特色美食。通常可以用清蒸或者红烧的方式来制作。
清蒸嘎牙子鱼的做法:
1.将新鲜嘎牙子鱼洗净后,剪去鳞片,撕去内脏。
2.在切口处抹上盐和料酒,再把姜丝放入腹中。
3.将准备好的嘎牙子鱼放入蒸锅中,加热20-30分钟即可。
红烧嘎牙子鱼的做法:
1.将新鲜嘎牙子鱼洗净后,在表面均匀抹上盐和胡椒粉进行腌制。
2.锅中倒入适量油,放入姜、葱、大蒜爆香后加入豆瓣酱进行炒香。
3.将泡发好的干贝、冬菇等配料加入锅中与调料一起拌匀。
4.将处理好的嘎牙子鱼放入锅中,加水没过食材,再添加适量糖、老抽等调味料进行焖烧10-15分钟即可。